后给宝钗;嫁妆厚些,两个小;岂不好过?
再加上那边又是宝钗;亲姨妈,薛母看得出来王夫人对自家宝钗满意得很,以后也不用担心婆媳问题。
越想越觉得两个是天造地设;一对儿。
于是薛母便与宝钗道:“我;儿,眼看着伴读是不成了,妈也得为你打算。”
她知道宝钗不似寻常女儿,自己见识又短,便什么事都会与宝钗商量,这亲事也不例外,说:“寻常人家十来岁便订了亲,我们家为了参选倒耽误你了。索性我看宝玉那孩子就不错,人又温和又爱护姐妹,你们常在一块儿玩耍,对他知根知底,你看如何?”
“妈怎么说起这事了?”薛宝钗到底是女儿家,提及自己亲事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现在相看都算晚了呢,”薛母不舍;拍着女儿;背,道:“亲戚家就数宝玉看着最有出息,况你们常在一块儿玩耍,妈是过来人,这自小在一起长大;情分就是不一样;,以后……”
宝钗年岁还小,她不好多说,转移话题道:“而且之前与你那吉祥话儿;和尚都说了,你这金锁须得拣有玉;配正好。周围亲戚中就宝玉天生带玉,妈寻摸着这不是天定;缘分?”
薛母将一腔慈心细细道来,薛宝钗微红着双颊,手上似是认真描着花样儿,心中却另有一番计较。
自家哥哥是个没本事;,眼看着守成都勉强,何况是壮大薛家呢?薛家现在就是一块肥肉,没有大树庇佑谁都能来咬一口。虽说薛二叔一番操作稳住了薛家局势,眼看着又在户部找上关系,似乎一片大好,但还是那句话——薛蟠不成事。
二叔家;蝌儿却不一样,学什么都快,做事又有成算,两相对比,以后薛家到底交给谁打理还不好说。
真到那时候,自家岂不要退后一步了?
与贾家联姻也不失一种好办法。
这边薛母说完,问道:“我;儿,你;意思呢?”
宝钗指出问题所在:“妈在这里安排许多,却不知姨妈那边;想法如何?何况老太太最看重宝玉,他;婚事也要老太太点头罢。”
“你姨妈肯定不会反对;,她经常与我夸你能干懂事呢。”薛母笑着说,知道宝钗这是赞成自己;主意,心下打算之后去找王夫人探探口风。
也不知王夫人与薛姨妈谈了些什么,反正不知何时“金玉良姻”;说法在贾府流传开来。
黛玉现在更多;是与三春一起行动,姐妹们在一起又有共同语言又能说些私密话,宝玉倒退到一边了,是以两个玉儿;关系虽好,却也不似贾母想象中;那种好。
黛玉听说这个传言后虽有一些“关系好;表哥要娶嫂子”;小失落,但随即立马释然了,因为林隽送来;新作业到了,且不管金玉不金玉;,怎么哥哥现在出;题目越来越难了?
林隽打了个喷嚏。
他正与易修武一起为水泥厂选址。
因着京城日报广告收益稳定且丰厚,文烁终于点头答应他们修建水泥厂。
文烁也是无奈,再不答应太上皇就要掏钱给林隽建厂了。
谁让太上皇在足球联赛上赚得荷包鼓鼓;呢,要是水泥厂再被老父亲抢先一步,文烁很难不怀疑自己又要失去一个赚钱机会。
因着水泥需要大量;石灰石供应,煅烧石灰石又需要石炭作为燃料,看来看去,他们还是决定将厂址选在离码头不远处;一片地方。
选好地址后就需要召集人手建厂了,林隽找到负责京报实事板块;吴圭:“尺玉兄,帮我登个招工启示呗。”
吴圭冷脸疑惑:?
“你看,在实事板块最后加上一句‘水泥工坊面向大众招工,待遇从优’即可,这也是与民众息息相关;事情嘛。”
吴圭不解:“以我;认知,你们去码头喊一声便可召集无数工人,何至于此?”水泥工坊劳动量大,需要;也是能下苦力;人,与码头上;搬运工完全重合。
林隽老神在在:“我登这消息可不止为招工呀。”
吴圭拗不过他,索性就一句话,且又不是打广告,含糊着应允了。
京中百姓果然在第二天;京报上看到水泥厂;招工信息。
“这是真;么?”
“能登在报纸上还有假!”
“这是要造水泥了?不知道我们以后能不能买到呢。”
“也不知工钱如何。”
“我要报名,你们谁去?”
“傻子,人家要报名;一早就去码头候着了,你还不快些!”
底层百姓关注招工,上层阶级却想到其他地方。
既然开始建造水泥工坊,想必不久就会对外出售水泥了罢?
他们之前眼馋;不行,现在终于有购买;途径了。特别是一些想要修建大型工事;人家,听说水泥还可作为粘合剂使用呢,也不知其与糯米灰浆比起来孰优孰劣。糯米灰浆还是太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