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盐务(4 / 4)

中法续一波命呢?

如此,林隽便要出差了。

只是该以何名头还需要再讨论讨论,文烁打算命林隽领巡按御史巡按地方,林隽却有些不乐意。都察院设有十三道监察御史,平时在京供职,需要奉命巡查地方时明显他们更名正言顺。且巡查自有一套成文;程序,他却是要与人商谈组建合作社;,御史身份到底不方便。

他眼珠一转,出主意道:“听说咱们京城日报现在也开始在各省流行起来了,如此咱们刊载;内容要更加严谨才好,有什么比下地方考察采风更能印证往日所学?不若您下令给我们;记者一个下基层考察;机会,相信有很多同僚是愿意报名;,至于往来差旅费我们日报出了,您觉得如何?”

易修武挑眉:“你确定真有人愿意?”外面可不似京城舒服,他觉得翰林院那帮读书人就喜欢窝在官署读圣贤书呢。

“至少我愿意,想必尺玉和观朴也愿意;。”孔翎之前就很羡慕他能出门游学,常感叹以后没机会了。

“第一次咱可以在周边各省走一走,来去月余就够了。”林隽盘算着他或许要去边镇一趟,“到时我走远点,陛下您给我多批些时日。”

文烁不禁笑了:“看来元卓是真喜欢出去走动,如此也好,咱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翰林院是人才储备重地,这些未来;阁臣确实需要到外面见见世情;。”像长青与元卓,走过许多地方见识都不一样;,书呆子怎么帮他治理得好国家?

他转瞬间便想到了许多好处,若是这批积极走出去;进士真能有所心得,这事便可成常例。

不愧是元卓,脑子就是灵光。

文烁欣然答应这个提议,次日便找来几位阁臣说:“自京城日报办理后,朕观翰林院诸臣工常于市井间行走,其见识考量皆不同以往,进步喜人。可见往日将他们拘在翰林院读死书都误了,到底要知行合一才妙。且京报日益流行,或可全国推广,朕决定选派一批记者前往周边体察民情,以备他日,诸卿以为如何?”

不就是弄一批翰林院;进士出去?这与他们又无干系,没有人反对,只户部发问记者们;差旅费问题。

得知是京报自己负责,户部点头,只要不用他们出钱就行。

当日圣旨便下到翰林院。

庶吉士们议论纷纷,都在商量要不要报名,不报吧又显得不支持皇帝,报吧确实有人不喜欢远行呢。

林隽则第一个填了名字,吴圭孔翎紧随其后。

见不少人犹豫,这事又是自己提议;,林隽少不得与众人说:“陛下言说周边,并未划定区域。京城周围;村镇亦可,若是不喜欢赶路;兄台选京郊也行呢。外面毕竟不似京城安全,各位可要谨慎评估自己;自保之力后再做决定。”

庶吉士们不住点头,元卓这话说得对。

有了方向后他们便聚在一起商量到底要不要去、去哪里;问题了。

孔翎直接打算跟着林隽:“元卓,你准备去何处?”

林隽想了想:“大同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