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姜氏吩咐丫鬟去把李子书等人带进来。没多久,李子书就带着紫阳道人、白芷等人走进了厢房。
李子书一进门,目光就立刻锁定了罗沁月。看到她虽然虚弱,但精神尚可,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
他快步走到床边,握住罗沁月的手,关切地问道:“沁月,你怎么样了?感觉好些了吗?”
罗沁月微微一笑,轻声说道:“子书,你别担心。我没事,就是有些乏力。多亏了姨母和城主大人的照顾,我现在已经好多了。”
听到这里,李子书感激地看向姜氏和城主,说道:“多谢姨母和城主大人的悉心照料。沁月的病情,我一直都很担心。”
姜氏笑了笑,说道:“子书,你客气了。沁月是我的表妹,我自然应该照顾她。而且,她的病情也确实需要静养和调理。”
“现在看来,她的身体状况已经比刚来的时候好多了。”
城主也点了点头,说道:“李公子,你放心。我们已经请来了城里最好的大夫为沁月诊治,她的病情正在逐渐好转。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她就能完全康复了。”
李子书闻言,心中稍微放心了一些。他看向紫阳道人,只见紫阳道人正眯着眼睛,仔细地打量着罗沁月的面色和气息。
片刻后,紫阳道人点了点头,示意他放心。
有了紫阳道人的肯定,李子书心中的担忧终于完全消散。他坐在床边,陪着罗沁月聊了一会儿天,询问了她的病情和这段时间的经历。
罗沁月也一一回答了他的问题,虽然声音微弱,但言语中却透着一股坚强和乐观。
在聊天的过程中,李子书发现罗沁月的精神状态确实比刚来的时候好多了。她的眼神中不再那么迷茫和无助,而是多了几分坚定和希望。
这让他心中感到十分欣慰和喜悦。
姜氏的目光在见到紫阳道人的那一刻,瞬间亮了起来,仿佛认出了多年未见的老友。
她连忙放下手中的小米粥,快步上前,热情地同紫阳道人打招呼:“哎呀,这不是紫阳道人吗?多年未见,您还是风采依旧啊!”
紫阳道人微微一笑,回礼道:“姜夫人过奖了,老朽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哪比得上夫人您福泽深厚。”
两人寒暄了几句后,姜氏便迫不及待地解释起了她与紫阳道人的渊源:“前两年,我身子骨儿弱,差点儿就没能挺过来。”
“多亏了上了紫阳观,求得了紫阳道人的救治,这才捡回了一条命。所以说,您可是我的大恩人啊!”
紫阳道人闻言,谦逊地摆了摆手:“夫人言重了,救死扶伤本就是老朽的本分。况且,夫人您心善人好,自然会有福报。”
说完,姜氏便赶紧将话题引到了罗沁月的身上:“紫阳道人,您既然来了,就赶紧给沁月看看吧。她这病拖了好些日子,我一直都很担心。”
紫阳道人点了点头,走到罗沁月的床边,坐下来,开始仔细地为她把脉。他的神情专注而严肃,仿佛在倾听罗沁月身体内的每一个细微声音。
片刻后,紫阳道人收回了手,点了点头,说道:“夫人放心,罗姑娘的身体状况一切都好,不会有危险。只是需要静养和调理,慢慢就会恢复过来的。”
听到这里,李子书心中悬着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看向罗沁月,发现她的眼神中也透露出了一丝安心和喜悦。
姜氏和城主也松了一口气,连忙向紫阳道人表示感谢。紫阳道人则谦逊地表示,这只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随后,几人又聊了一会儿天,询问了罗沁月的病情和这段时间的经历。
罗沁月虽然虚弱,但还是尽力回答了大家的问题。她感谢了姜氏和城主的照顾,也表达了对李子书的思念和感激。
李子书一直都很想和罗沁月单独说说话,但几人在场,他也不方便开口。
罗沁月似乎察觉到了他的想法,便主动说道:“子书,我想在这里待两天,调理一下身体。等我好些了,就随你离开去紫阳观上看看。怎么样?”
紫阳道人对于罗沁月和李子书的到来并未拒绝,反而显得颇为高兴。他深知这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也乐意为他们提供一个避风的港湾。
正当紫阳道人准备带着两人参观紫阳观时,安城城主匆匆赶来。
城主一见到紫阳道人,立刻变得恭敬起来,行了个礼,说道:“紫阳道人,您大驾光临,真是让安城蓬荜生辉啊!”
紫阳道人微微一笑,回礼道:“城主客气了,老朽不过是个闲云野鹤,哪比得上城主您日理万机。”
城主又看向李子书,脸上露出一丝歉意:“李公子,真是对不住。我没提前通知您,就把罗姑娘接了过来。”
“实在是怕她在安城出了什么事情,我这城主可担当不起啊。”
李子书意味深长地看着城主,笑了笑,说道:“城主大人多虑了。沁月是我的未婚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