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书闻言,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起普通的凶杀案,背后可能隐藏着更为复杂和诡异的阴谋。
他立刻下令:“速将《百鬼序》的作者常春汉带来,我要亲自问话。”
不多时,常春汉被几个捕快押解到了李府。他一脸惶恐,衣衫不整,显然是匆忙中被抓来的。
一见到李子书,常春汉便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大人,冤枉啊!我虽写了那些鬼怪故事,但绝没有杀人啊!请大人明察!”
李子书审视着眼前这个看似文弱的书生,心中虽有疑虑,但面上却不露声色:“常春汉,你可知你笔下的《百鬼序》已在城中引起轩然大波。”
“多人因此丧命?你对此有何解释?”
常春汉颤抖着身体,声音中带着哭腔:“大人,我只是喜欢写些奇闻异事,给读者带来些刺激和想象。”
“从未想过会有人真的按照书中的方法去杀人啊!我……我真的是无辜的!”
正当李子书准备进一步审问时,门外又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另一名手下匆匆进来报告:“大人,又发生了一起命案。”
“死者……死者的死法与《百鬼序》最后一章描述的窒息死法一模一样!”
这一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沉重地压在李子书的心头。他看向常春汉,只见后者因恐惧而瘫倒在地,两眼无神,竟是被吓昏了过去。
李子书叹了口气,吩咐手下:“先找大夫来,将他带下去医治。此事,我必要查个水落石出。”
在古城的暮色中,李府的大门再次被敲响,这一次,不是急报,而是一封匿名信件。
李子书拆开信封,里面寥寥几字,却透着森然寒意:“勿多管闲事,否则后果自负。”字迹歪歪扭扭,仿佛刻意隐藏身份。
李子书面色凝重,随即下令:“速查此信来源,不得有误。”然而,数日过去,调查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丝毫进展。
与此同时,城中的气氛愈发紧张。受害者家属与不明真相的百姓,因悲痛与恐惧交织,纷纷涌向李府,要求交出“凶手”常春汉。
他们眼中满是怒火与绝望,手中举着亲人的遗物,哭喊声震天动地。
李子书身着官服,缓缓走出府门,面对汹涌的人群,他声音沉稳而坚定:“乡亲们,请听我一言。我李子书在此立誓,定会查清此案。”
“给每一位逝者以公正,给每一位家属以安慰。常春汉目前只是嫌疑人,未定罪前,我们不能妄下结论。请大家相信,法律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说罢,李子书从袖中取出一些银两,分发给那些家境贫寒的受害者家属,以助他们安葬亲人。
百姓们见状,情绪稍有平复,虽仍心存疑虑,但也不再那么激动。
另一边,常春汉在府内的一间屋内醒来,脸色苍白如纸,眼中满是惊恐。
李子书走进屋内,坐在他对面,语气平和:“常春汉,我知道你现在很害怕,但只有你配合我,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凶手,还你清白。”
“告诉我,你有没有得罪过什么人?或者,你的《百鬼序》中,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可能触怒了某些人?”
常春汉坐在昏暗的屋内,眼神中满是迷茫与无助。
他望着李子书,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大人,我真的不知情,从未想过我的作品会被人如此利用,造成这样的悲剧。”
李子书凝视着他,那双锐利的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多年的办案经验告诉他,常春汉不像是在说谎,但线索到这里似乎断了,这让他忧愁不已。
回到府邸,李子书心情沉重,眉头紧锁。罗沁月,他的夫人,也是一位聪明伶俐、善解人意的女子,见丈夫如此,便知有烦心事。
她轻声询问:“子书,可是案子遇到了难题?”
李子书叹了口气,将常春汉的情况和盘托出。
罗沁月听后,沉默片刻,忽然说道:“我看过常春汉的画本,觉得他的故事虽有些惊悚,但寓意深刻。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的画本中找到些线索。”
说罢,罗沁月从书架上取出一叠画本,正是常春汉的《百鬼序》。她一页页翻开,与李子书一同细细查看。
随着画本的翻阅,两人惊讶地发现,其中描述的许多死亡情况,竟然与那些死去的人惊人地相似。
“看来,这画本确实是关键。”李子书沉吟道,但心中却更加疑惑,为何会有人如此精确地模仿画本中的情节来杀人?
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嘈杂声。李子书心中一紧,立刻起身,快步走向门外。只见一个黑衣人如同鬼魅般出现在院中,手持利刃,直扑而来。
李子书反应迅速,侧身一闪,避开了黑衣人的攻击。同时,他迅速分析形势,知道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定是幕后黑手派来的。
他必须尽快制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