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适得其反(1 / 2)

“天城兄,我近日研读古籍,发现杂交或许能为我们的大麦带来新的生机。”

李子书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丰收的景象:“我想,如果我们能将不同品种的大麦进行杂交,或许能培育出更加抗逆、高产的新品种。”

古天城闻言,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子书,你的想法虽好,但杂交并非随意为之。植物虽有杂交之特性,却也需遵循自然之法则。”

“若盲目行事,只怕会适得其反,甚至可能毁了这片麦田。”

李子书闻言,脸上闪过一丝不解:“天城兄此言何意?杂交不是能带来优势吗?为何会有此担忧?”

古天城轻笑一声,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子书啊,你读书虽多,但对于田间地头的事情,恐怕还不如我这老农民了解得透彻。”

“杂交确实能带来优势,但前提是必须选对品种,且需考虑其适应性、亲和性等诸多因素。否则,就如同强行将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绑在一起,只会引来无尽的纷争。”

李子书闻言,恍然大悟,心中对古天城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天城兄,是我太过急躁了。你说得对,杂交之事需谨慎行事。不知你可否助我一臂之力,共同探索这杂交之道?”

古天城看着李子书那诚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拍了拍李子书的肩膀,笑道:“子书,你我虽身份不同,但都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我古家世代农民,对种植之事自是义不容辞。从今往后,你我便是这杂交大麦的探路人。”

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深入田间,寻找那最适合杂交的大麦品种。

他们带着工具,来到了李子书精心挑选的种植地。这片土地肥沃而排水良好,阳光充足,正是种植大麦的理想之地。

古天城环顾四周,不禁赞叹道:“子书,你果然眼光独到。此地风土条件极佳,若能在此培育出优良品种,定能造福一方。”

李子书谦逊一笑:“还是多亏天城兄的指点,否则我这书生只怕会误了大事。”

两人随即开始仔细研究起田间的大麦来。他们观察着每一株大麦的生长情况,记录着其叶形、穗长、粒色等特征,试图找到那最适合杂交的“父母本”。

经过一番艰苦的搜寻和比对,终于,在一片大麦之中,他们发现了两个品种,一个抗逆性强,一个产量高,且亲和性良好,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杂交对象。

“子书,你看这两株大麦,简直就是天作之合。”古天城兴奋地指着那两株大麦说道:“我们若能将它们杂交成功,定能培育出既抗逆又高产的新品种。”

李子书闻言,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由他们亲手培育出的新品种大麦所构成的金色海洋,正在向远方延伸,为这片土地带来无尽的希望和丰收。

“天城兄,我们这就开始行动吧!”李子书迫不及待地说道。

“子书,你这切半混合的想法,虽看似直接,但种子内部结构复杂,贸然切割只会破坏其生命力。”

古天城摇着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他提议道:“我认为应该在种子发芽后,再进行细致的嫁接,这样才能保证种子的活性。”

李子书不甘示弱,辩解道:“天城兄,你的方法固然稳妥,但耗时太长,且发芽后的嫁接对技术要求极高,稍有差池便可能前功尽弃。”

“我的方法虽然冒险,但若能成功,将大大缩短育种时间。”

两人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气氛一时有些紧张。

这时,一直默默旁听的许丰,突然开口打破了僵局:“两位兄长,其实你们的方法,各有千秋,何不将它们合为一体呢?”

李子书和古天城闻言,皆是一愣,随即齐齐看向许丰,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

许丰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子书的切半混合,虽然风险大,但若能控制好切割的深度与位置,或许能保留种子的部分活性。”

“而天城兄的发芽后嫁接,虽然耗时,但胜在稳妥。我想,我们可以先尝试将种子轻微切割,不伤及核心,然后促进其发芽。”

“待幼苗长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精细的嫁接。”

李子书和古天城听后,眼前一亮,纷纷点头称赞。这个方案既保留了两种方法的优点,又巧妙地规避了它们的不足。

三人分工合作,李子书负责切割种子,古天城则负责种子的发芽与初期养护,而许丰则专注于嫁接技术的研发与改进。

他们日复一日地忙碌在田间,虽然过程中遇到了无数困难与挫折,但那份对农业的热爱与对创新的执着,让他们从未放弃。

初次尝试并未如他们所想的那般顺利。

李子书切割的种子,大多在发芽阶段就失去了活力;而古天城精心培育的幼苗,在嫁接时也常常因为技术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