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绳之以法(1 / 2)

李子书轻轻点头,目光深邃:“是啊,此案太过诡异,死者之间似乎并无关联,作案手法也各不相同,却又能串联成一起案件,实在令人费解。”

“子书,这案子背后的人,定是个心狠手辣之辈。”陈亮咬牙切齿地说,眼中闪烁着怒火。他对于那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愤慨。

李子书轻轻点头,眉宇间却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亮弟,我总感觉这次的事情,不会那么顺利。巴蜀之地,风土人情复杂,我们得多加小心。”

陈亮闻言,拳头紧握,眼中闪过一抹决然:“不管多难,我们都要将那凶手绳之以法,为死去的百姓讨回公道!”

两人加快脚步,不久便来到了巴蜀县城。县城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宁静,但这份宁静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

县衙内,县官早已得知李子书二人的到来,匆匆迎了出来。他身着官服,面带笑容,但眼神中却难掩一丝慌乱。

“李大人,陈大人,一路辛苦了。”县官客气地寒暄着,试图掩饰内心的忐忑。

李子书微微一笑,客气地回应:“县官大人客气了,我们此行是为了那连环杀人案而来,还望大人能多多协助。”

县官连连点头,表示一定全力配合。然而,当一行人准备返回衙门时,却意外地发现衙门外已经被愤怒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

“这是怎么回事?”县官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看向身边的随从,试图寻找答案。

随从吞吞吐吐地说:“大人,百姓们听说连环杀人案的凶手至今未捉拿归案,心中愤怒,所以……所以就来围堵衙门了。”

县官闻言,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看向李子书二人,试图寻求帮助:“李大人,陈大人,这……这可如何是好?”

陈亮眉头一皱,正要开口,却被李子书拦住。

李子书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县官大人,我们此行正是为了此案而来。百姓们的愤怒,我们理解。但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不能退缩。走,我们去正门。”

县官一听,顿时慌了神:“李大人,这……这太危险了。不如我们从后门进去吧。”

李子书坚定地摇了摇头:“不,我们既然来了,就要堂堂正正地面对百姓。躲躲藏藏,只会让百姓更加失望。”

说罢,李子书大步流星地走向衙门正门。陈亮紧随其后,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衙门外,百姓们情绪激动,纷纷喊着要让县官出来给个说法。当李子书二人出现在众人视线中时,场面一时陷入了寂静。

“各位乡亲父老,我们是京城派来的钦差,特来调查连环杀人案。”李子书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每一个角落:“我们深知大家的痛苦和愤怒。”

“但请相信,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还大家一个公道。”

百姓们闻言,纷纷投来质疑的目光。他们并不认识李子书,也不相信这个突然出现的陌生人能够解决他们长久以来的困扰。

“你是谁?凭什么说你能破案?”有人大声喊道。

李子书并不生气,他耐心地解释道:“我是李子书,曾破获多起大案。此次前来,正是为了替大家找出真凶。请大家相信我,也相信朝廷。”

百姓们的情绪并未因此平复。他们继续围堵着衙门,不肯散去。县官躲在门后,瑟瑟发抖,不敢露面。

“乡亲们,我李子书,以皇帝陛下钦差大臣的身份,向大家保证,定会将这连环杀人案的凶手捉拿归案,还大家一个公道!”

李子书的声音穿透人群,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仿佛是给所有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百姓们的眼神中依旧带着怀疑。他们经历过太多的失望,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钦差,心中难免有所顾虑。

“你说你是钦差,有何凭证?”人群中有人大声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挑衅。

李子书早有准备,他从怀中缓缓掏出一卷金黄色的圣旨,那是皇帝亲手所书的手喻,上面盖着鲜红的玉玺,彰显着无上的权威。

“此乃皇帝陛下亲手所书的手喻,见此如见陛下本人。”李子书高举圣旨,声音坚定而庄重。

百姓们见状,纷纷跪倒在地,口呼“万岁”。那份对皇权的敬畏,让他们心中的疑虑瞬间消散了大半。

县官也趁机走上前来,对着李子书深深一揖:“多谢李大人,若非您及时出现,本官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李子书收起圣旨,目光坚定地看向县官:“县官大人,现在还不是松懈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线索,才能找到真凶。”

县官闻言,神色变得凝重起来:“李大人,此案确实扑朔迷离。死者来自各个村子,身份各异,且作案手法残忍,至今我们仍未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李子书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问道:“那案发现场呢?我想亲自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