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赞赏(1 / 2)

不久之后,李子书带着楼潇潇返回了皇宫。他并没有直接去找刘国良,而是先处理了一些琐事。

当他得知刘国良已经主动表示愿意配合时,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疑惑。刘国良的转变,似乎太过突然,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难道他有什么别的打算?”李子书在心中暗自嘀咕,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他决定亲自去见刘国良,探个究竟。

刘国良见到李子书,脸上堆满了笑容。

“李兄,你可真是好手段啊!连五皇子都对你赞不绝口。”他开口说道,语气中似乎真的充满了赞赏。

李子书微微一笑,心中却保持着警惕。“刘国良,你如此爽快地答应下来,不会有什么别的条件吧?”他试探着问道。

刘国良愣了一下,随即大笑起来。

“李兄这是说的什么话?我刘国良虽然不算光明磊落,但也不是那种出尔反尔的小人。既然答应了,自然会言出必行。”

他说得斩钉截铁,让李子书一时无法反驳。

李子书看着刘国良,心中虽然仍有疑虑,但也没有再追问下去。他知道,无论刘国良有何打算,只要土地能够顺利到手,他的计划就能够继续推进。

很快,刘国良就按照约定,将家族中空闲的土地交给了李子书。

李子书站在那片广阔的土地上,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知道,这里即将成为他实现梦想的——一座举世闻名的学堂。

建设学堂并非易事。李子书深知,要想让学堂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圣地,就必须邀请最顶尖的儒学先生来授课。

他亲自拜访了京中四位声名显赫的儒学大师。

“李公子,学堂之事,非同小可。”其中一位老先生语重心长地说道:“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传承文化、培育英才的圣地。”

“因此,学堂的建设,必须慎重再慎重。”

李子书点头表示赞同,但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建设一座学堂并非难事。

接下来的话,却让他陷入了沉思。

“李公子,你或许不知道,学堂的建设,除了物质上的投入外,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撑。而这种支撑,往往来自于对学问的敬畏和热爱。”

“你虽然年轻有为,但在建设学堂这件事上,还是太过急躁了。”另一位老先生补充道。

李子书闻言,心中一震。他意识到,自己确实过于急功近利了。学堂的建设,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的落成,更是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凝聚。

“那依诸位先生之见,我该如何是好?”李子书诚恳地问道。

四位老先生相视一笑,其中一位缓缓开口:“李公子,我们听说西域有一位名叫乐康的大师,他对于学堂的建设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你若能请到他来,或许能够让你的学堂更加完美。”

李子书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迷茫:“孔圣兄,我虽知乐康大师名震四海,却对其能力了解甚少,心中难免忐忑。”

孔圣微微一笑,步入房内,缓缓道来:“子书啊,你有所不知,乐康大师不仅精通儒学,更在各国间游历,亲手建立无数学堂,教化万民。”

“其经验之丰富,非吾等所能及。你若得他相助,定能成就一番伟业。”

李子书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光亮,却又迟疑道:“此事重大,我需再考虑一二。”

孔圣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时不我待,子书,你若错过此次机会,恐再难寻得如此良师。我等四人,愿随你一同前往,共谋大事。”

李子书望着孔圣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豪情,终于点头应允。决定既定,一行人整装待发,准备踏上寻觅乐康大师的征途。

临行前,楼潇潇,一位英姿飒爽的女侠,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她性格直爽,武艺高强,却因一段不愿提及的往事,眉宇间总带着一抹淡淡的忧愁。

路上,楼潇潇与李子书并肩而行,偶然间提及了罗沁月,那个在李子书心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女子。

“子书兄,我听闻你与罗家小姐情投意合,此番出行,可曾想过她?”楼潇潇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试探。

李子书步伐一顿,目光望向远方,心中五味杂陈:“潇潇,我何尝不想先回去见她一面,但大事当前,我身为男儿,当以天下为己任。”

“待一切尘埃落定,我必定回去,给她一个交代。”

数日后,李子书一行人终于回到久违的府邸。

府内,罗沁月早已得知李子书归来的消息,心中激动难掩,整日忙碌着准备他最爱吃的菜肴,又吩咐下人将两个小家伙——她与李子书的孩儿。

打扮得漂漂亮亮,期待着父亲的归来。

当李子书踏入府门的那一刻,罗沁月几乎是小跑着迎了上去,眼中闪烁着泪光,却满是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