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伯符献策(2 / 3)

怀疑,不惜自贬道“世兄,愚弟自小为家父教诲,于征战一途也颇有天分。自家父遇害,战死沙场,愚弟不得不依附于袁公路。此后先破庐江,后下曲阿,转战丹阳,席卷吴郡,扫荡会稽,非是自家吹嘘,实所得之战绩无愧于家父之名也。”

听着孙策的话,桓阶忍不住点头赞同。

事实上他听说了孙策在江东的战绩,也是钦佩不已,多次与身边亲友赞誉孙策将门虎子,孙坚虎父无犬子。

甚至他还动了心思,想要拉拢孙策为外援。只是那时候孙策还是袁术麾下之臣,桓阶只能暂时放弃。

不过在桓阶的眼里,孙策颇有野心,所作所为,并非是甘心臣服于袁术之下的样子。

因此,桓阶虽然暂时搁置了寻找孙策为外援的计划,可心里却没有放弃这个念头,一直有关注江东的形势变化。

孙策不知道桓阶心中所想,只是自顾自的继续说道“当时策自以为是,只觉得天下英雄不过尔尔,却不想碰壁之日来的如此之快。我主南下之时,我仍不知天时,负隅顽抗,几尽浑身解数,却最终在钱塘江畔,为我主一战而擒。”

实际上孙策当时逃出去了,可身边只剩下了百来骑,精锐主力全军覆没,和被生擒也没太大的区别了。

“世兄可知当时战况?”

对于孙策的问题,桓阶再度摇头,他倒是打听过一些情况,也对战果很是惊讶,可比起孙策这个当事人,他这点情报自然是远不能比的。

“当时愚弟有兵马三四万人,自以为能够堂堂正正一战。”

孙策继续说着,脸上浮现起了苦笑“可我主竟能神兵天降,将我所部成功合围在了钱塘江边。不瞒世兄,弟当时甚至有了寻死之心。”

这可不是孙策瞎说,他当时的的确确有那么一瞬间想要拔剑自刎。最后之所以能突围,也是为忠心耿耿的下属所激励,强迫自己振作起来。

可以说钱塘江江畔一战,刘封是彻底把孙策给打服气了。

“世兄,你看弟如今依旧为左将军麾下重将,孙家将领部曲,左将军一样视能而用。我父部曲之左膀右臂程公、韩公、黄公,俱有重任安排。荆南诸君,难道还能不如我等阶下之囚?”

桓阶长叹一声,他发现孙策是真的没听懂他的暗示。再加上孙策不惜自爆其短,也要彰显刘封之能,劝说他看清事实,这一点也颇令桓阶感动。

于是,他不得不认真解释道“贤弟,不是愚兄不知左将军之能,实是郡中士民别有想法。”

孙策愕然道“什么想法?”

桓阶苦笑道“彼辈想要左右逢源,挟左将军之势压迫刘景升,以此来换取自立的机会。尤其是此辈去岁听闻了左将军在会稽北部之事,深恐会在荆南复现,自然反对我去联络左将军了。”

桓阶把话说开了,孙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些人打的竟然是这种主意。

随即,孙策为荆南的士族豪强们感到钦佩,这伙人胆子居然这么大,算计到刘封头上了,实在是有够胆量的。

提供之后,孙策又浮起一个新的疑惑“世兄,既然如此,那现在为何荆南士家大族还不考虑倒向我主呢?”

桓阶微微一愣,随即恍然,原来刚刚孙策劝说自己降刘,降的竟然是刘封。

桓阶还以为对方说的是刘表呢,心中还颇为不悦。

可转念一想,桓阶顿时眼中一亮,但随即又在心里摇了摇头。

看见桓阶摇头,孙策顿时急了“世兄,这又是为何?”

桓阶苦笑道“巴掌不曾落在他们的脸上,他们如何会相信呢?”

孙策听懂了,虽然有些失望,但心里却又升起了另外一个想法。

“世兄,既然如此,策于军略一途颇有建树,若是世兄不弃,弟愿为您和荆南参赞一二。”

听到孙策的这个建议,桓阶有些心动了。

孙坚有多能打,桓阶可是亲眼所见的,而孙策在江东也颇有其父的风采。

桓阶自思整个荆南,怕是无人能有孙策这般的军事天赋。而且孙策所效忠的左将军刘封与刘表也已是面和心不和,从刘封的利益出发,也显然乐见荆州南北分裂。

于是,桓阶将长沙的一部分军事情况托盘而出。

“如今长沙已有大军三万余众,其中半数是荆南四郡的郡国兵,剩下的人里又有半数是各地大家豪族的部曲,最后一部分则是新招募的青壮。”

桓阶说道“后续或许还有万余人马可以筹集,但具体还是得看荆北之军何时南下了。”

孙策沉默片刻,开口道“世兄,可有荆南地图?”

“有!”

桓阶应了一声,亲自给孙策取来地图。

孙策趴在地图上看了足足一盏茶的时间,突然伸手点了点地图上的三处地点道“世兄,此处当为重中之重。”

桓阶探头去看,孙策所指的地方分别是长沙郡治临湘城北面的要冲——望城,以及湘水下游的两处支流水道上的要点罗县和益阳县。

桓阶有些不解的请教道“伯符,这望城自然重中之重,遮蔽临湘,遏制湘水,明府已经下令,将调派五千人驻防望城,以荫蔽临湘。只是这益阳和罗城并不在湘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