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烈斯了。”
当然,这场比赛其实并不简单。
潘帕斯雄鹰军团和混乱不堪的美国队不一样,他们早在2002年就有机会拿下世界冠军,但马努.吉诺比利的意外受伤让一切化作泡影。
不过他们没有气馁,功亏一篑非但没击垮他们,反而让阿根廷黄金一代淬炼出更锋利的鹰喙。
从西班牙到意大利,这群身披蓝白战袍的斗士分散各地,汲取着欧陆篮球的精华,期待着两年后的再聚首。
他们有强大的决心,有不屈的意志。
阿根廷人很快就在场上证明了这一点,在锋线无法作为的情况下,有史以来第一位在&bp;BA选秀第一轮被选中的阿根廷球员卡洛斯.德尔菲诺站了出来。
他用果断的出手和精准的三分吓出中国球迷一身冷汗,全世界解说席都在反复强调:这正是直击中国队命门的战术毒刺!
大家都知道,中国队羸弱得可怜的后卫线难以遏制来自三分线外的火力。
马努.吉诺比利继续用锋利的突破和匪夷所思的传球创造视觉奇迹。
阿根廷人的篮球艺术无比完美,当德尔菲诺在第三节命中个人第五记三分时,记分牌上66比54的红色数字让雅典奥林匹克体育馆陷入冰火两极——阿根廷替补席在沸腾的热浪中振臂如林,而中国球迷的看台则飘荡着焦虑的窒息感。
但竞技体育的剧本永远在淬炼英雄。
当吉诺比利扶着膝盖喘息时,当德尔菲诺的手掌温度随希腊晚风消散时,英雄主义的光环落到了林奇和姚明头上。
两人联手催动的防守旋涡将阿根廷行云流水的进攻绞成碎片,中国队逐渐迫近比分,在第四节还剩三分钟时,凭借着姚明在24秒进攻时间只余最后3秒时接球翻身后仰命中,中国队和阿根廷重回同一起跑线!
“226公分的中锋后仰跳投,哈?可怜的阿根廷人,他们在经历些什么啊!”BC解说有些同情阿根廷了,很多人一提起天赋就想起梦之队,但实话实说,除了梦之队,又有哪支球队能像中国队这样凑齐两个BA选秀状元呢?
最后三分钟,绝境妖刀压榨出了自己最后的一丝力量。两年前他因为受伤错过比赛,两年后他决不能再让胜利从指尖溜走。
比赛最后38秒,阿根廷还落后3分,吉诺比利呼叫掩护,林奇遇掩护直接换防。
吉诺比利见有小打大机会,于是选择退回到三分线外,拉开单打林奇。
林奇的协防很强,但单防后卫并非他的强项。
吉诺比利自信满满,他连续胯下,往左起步,朝右变向,已然超越林奇半个身位。
可妖刀并未就此划开防线,而是突然后撤步退回到三分线外,想直接要一个三分将比分扳平,就像姚明刚刚做的那样。
这是他这辈子做过最愚蠢的决定。
林奇正是因为咬定吉诺比利会要三分,所以才双脚死死钉在原地。如果他要2分,就算进了,阿根廷人也只能战术犯规赌中国队的罚球。以吉诺比利刀尖舔血的个性他不会那么做的,他肯定会选择直接将比分扳平。
当吉诺比利突破时,林奇几乎要怀疑自己的判断,但阿根廷妖刀的后撤步还是如约而至。
林奇只想感谢萨姆.普雷斯蒂。
谢谢他给自己看了大量马刺队的比赛录像,以至于他很清楚马刺球员的习惯。
“想学会在BA打正确的篮球吗?看我们马刺队吧。”萨姆.普雷斯蒂经常这么说。
谢谢你萨姆,真的,这太正确了。
当林奇的手掌封住吉诺比利的救命三分时,西语解说已经再也无法将自己绑在椅子上:“天呐,上帝之手封住了马努!”
对阿根廷人而言,上帝之手是个特殊的词汇,会让他们想起1986年6月22日墨西哥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上的迭戈.马拉多纳。
但今天,阿根廷篮球世界的上帝之手出现。
上帝之手葬送了潘帕斯草原军团最后的希望,更将南美人的冠军梦永远定格在了雅典的星空之下。
林奇捡起篮球后一路狂奔,吉诺比利粗暴的抓住林奇球衣,战术犯规。
上了罚球线,一半的人在发出嘘声,一半的人在欢呼,两种声音融合成巨大的压力出现在林奇肩上。
他扛着几亿人的期待,扛着无数双眼睛的注视。
可在芬兰,穿着皇马队服的林奇就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压力。
欧洲的经历对他而言不仅仅是让他成为了状元,还给予了他一些更珍贵的财富。
其中一项财富此刻化作两记清脆的穿网声,林奇关键时刻连续两次罚球命中!
姚明仰头呐喊,汗珠顺着下颌坠落,双膝微微颤抖。
他不是累,他是兴奋。
不久之前他们还深陷12分劣势的泥沼,此刻记分牌上血红的数字却宣告着奥运史上最壮丽的逆转。
中国队要去奥运会决赛了,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最终,这个分差保持到了比赛结束,中国队历史性的杀入奥运会男篮决赛。
决赛对阵意大利,剧情反而没有那么跌宕起伏,更像是林奇的登基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