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知衍回到家的时候早就天黑了,张姨听到动静,从屋里出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知衍回来啦?饭菜都给你温在锅里呢。”
“辛苦了张姨。”陆知衍应了一声,脱下厚重的大衣,随手搭在衣架上。
他确实饿了,一整天都在路上奔波,中午在剧组食堂也只是匆匆扒拉了几口。
张姨已经麻利地将饭菜端上了桌,一盘醋溜白菜,一盘葱爆羊肉,都是平日里家里吃的家常菜。
“澜澜那边都安顿好了?”张姨一边帮他盛饭,一边关切地问道。
“嗯,都安顿好了。”陆知衍点点头,接过饭碗,刚拿起筷子,就听到里屋传来了动静。
果不其然,母亲俞竹筠和父亲陆文康一前一后地从卧室里走了出来,两人脸上都带着几分关切。
“阿衍回来了?”然后夫妻俩走到餐桌旁坐下,“澜澜那边都安顿好了吧,那边条件是不是特别不好?住的地方冷不冷?我让你带过去的厚被子够不够用啊?”
她一连串的问题如同机关枪一般,哒哒地砸向陆知衍,语气里的担忧简直要溢出来。
陆文康虽然不像妻子这般急切外露,但也紧随其后,在餐桌旁的椅子上坐下,目光炯炯地盯着儿子,沉声问道:“吃的习惯吗?人都好相处吧?”
陆知衍咽下嘴里的饭菜,有些无奈地看着自家爹妈。
他知道只要是关于的澜澜的事情,这二老比对自己还要上心百倍,当然他不会吃媳妇儿的醋,他巴不得多一点人关心澜澜,她值得所有人的爱。
“爸,妈,你们先让我喘口气,吃口饭行不行?”他拿起筷子扒拉了一口饭,含糊不清地说道,“放心吧,都挺好的,我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听到儿子说安排妥当了,俞竹筠又担心起别的事情了,“那边吃的东西不多吧,我早就说了,应该让张姨多做些肉包子,给澜澜带过去,你们爷俩非说不方便,容易放坏,就算是坏,那也比吃不好强啊,至少刚到的头两顿,能吃好的。”
俞竹筠一提到儿媳妇,跟自己亲闺女似的,以前澜澜随军远在边疆,隔着千山万水,她是想照应都照应不上,心里不知道有多惦念。
好不容易盼着儿媳妇调回北城,想着能把她当亲闺女一样好好疼爱,弥补一下过去的亏欠。
哪知道澜澜刚在家待了没多久,就又得往外跑,而且一去就是好几个月,这老母亲的担心真是止不住。
明明今天早晨才依依不舍地送走的人,这才过了大半天,她这心里就像是猫爪子挠似的,又是担心又是想念,七上八下的。
陆文康听到媳妇这话倒是不担心吃的,说:“吃的不担心,到时候我让警卫员跑勤点,缺啥咱就送啥。”
“爸,妈,你们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陆知衍放下碗筷,认真地看着他们,“我走之前,把澜澜的住处都收拾得妥妥帖帖了,床铺得又厚又软,窗户门锁也都检查过了,保证严实,吃的方面,我给她带了麦乳精奶粉、牛奶饼干,还有好几罐猪肉罐头,开水烫一下就能吃,方便得很,剧组的食堂我也去看过了,虽然简单,但干净卫生,澜澜以前在边疆拍红玉的好些同事都在,大家跟澜澜关系好,他们都会照应澜澜的。”
“而且我走之前按照你们的吩咐,给好些关系近的同事都送了糖。”拿人手短,怎么着也不会欺负他媳妇儿的。
他顿了顿补充道:“再说了,澜澜也不是那种娇气得不能自理的人,她在边疆那么多年都过来了,这点苦算什么?她自己心里有数。”
他试图安抚父母焦躁的心情,可这话一出口,却惹来了夫妻俩齐齐投来的两枚大白眼。
俞竹筠没好气地瞪着他:“说得轻巧,又不是你女儿,你当然不担心了!”
陆文康也跟着附和,语气里满满的指责:“就是,你一个大男人,哪里懂得女孩子家的辛苦。”
陆知衍:“……”
他哭笑不得,在心里默默腹诽:那是我媳妇儿啊,亲媳妇儿,我能不担心吗?我不比你们更担心?
可这话他不敢说出口,说了也是白说,在爸妈眼里,澜澜那就是他们失而复得的第二个闺女,他这个亲儿子都得往后排。
见儿子被噎得说不出话,俞竹筠总算满意了一些,但随即又想起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
她拍了拍陆知衍的胳膊,叮嘱道:“对了,阿衍,你过几天可别忘了给南城澜澜的姨奶奶打个电话,算算日子,每个月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澜澜都要给她老人家去个电话问好的,还有柜子上放那个蓝色布包,里面是给姨奶奶准备的东西,你也记得一并寄过去。”
明天她要动身去港城,自己做不了,只能交代给儿子办了。
俞竹筠对姜听澜的身世是了解的,知道这孩子从小没了父母,是跟着奶奶相依为命长大的,后来奶奶去世,多亏了这位姨奶奶时常接济和照应,才让澜澜没有受太多的苦。
这些年来,澜澜即便是远在边疆,也从未忘记过姨奶奶的恩情,每个月都会打电话,隔三差五地寄些东西过去,如今澜澜回了北城,因为工作暂时离开了,这份孝心和牵挂,他们做公婆的,自然要替她承担起来,安排